我的系统不正经

疯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楼之内,陶艺匀工作室之中,一群年轻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敢想敢做

我的系统不正经 by 疯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1

  陈文哲曾在古玩市场上,见过一欧阳询《九成宫醴泉铭》旧本。
  上手只觉清代大金石家翁方纲题记极有功力,但《九成宫醴泉铭》旧本极呆板,不是原拓。
  后来发现此本上的翁方纲题跋,系克隆自翁方纲在《化度寺碑》上的题跋。
  原题跋上有翁方纲钤印“苏斋墨缘”,而翻刻《九成宫醴泉铭》裱本上的伪跋,则无翁方纲印鉴。
  拓本是否经过名人收藏,也会影响拓本的价格。
  所以,作伪者常常会在拓本上伪造一些鉴藏印,对此也要注意。
  伪造的历代收藏印,往往是一次钤盖上去的。
  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印鉴印色都一样,此即违背了常理。
  另外伪造的印鉴,往往篆刻水平低劣。
  现在很多人,都会购买一些碑帖,用来练习书法。
  特别是一些有钱有闲,还想要陶冶一下情操的有钱人,他们上当更加容易。
  对于这些人来说,他们十分自信买到手的东西,不认为他们买到的碑帖也可能有假。
  其实,不管你是什么社会地位,古玩行里该怎么坑你,还是会怎么坑你。
  上述的造假方法,比较容易辨认。
  如果是古代人做旧,那鉴定起来就比较有难度了。
  毕竟不管是技术,还是时间这把杀猪刀,都会增加鉴定的难度。
  而恰恰陈文哲对于古代的技术,更加有研究。
  古代碑帖作伪的手段不少多,主要有重刻和翻刻法、伪刻法。
  当然也有嵌蜡填补、染色充旧、题记作伪。
  到了现代,还需要加上现代技术,这样就有影印和锌版、刮、补、涂墨、套配、印章、墨气和装潢作伪等。
  陈文哲是一边看,一边挑选,那种有着明显错误的,他直接挑选出来。
  还有,就是那些特别有名的。
  因为现在陈文哲发现,这里的别贴太多,已经不全是欧阳询的作品,还有其他名人的,十分夸张。
  比如峄山碑,这份碑帖作假的就很有特色。
  当然,有时候不是真品,也不等于没有价值,特别是一些古代的赝品。
  就像是陈文哲手中的一份峄山碑,其拓印手法十分古旧,应该是采用的翻刻。
  重刻和翻刻,是指因原物已毁或早已失传,而重刻的版本。
  这种本因为原石不存在,拓本又极稀少已成为孤本,甚至根本就没有传下来,因此重刻本的价值不可低估。
  但重刻本往往不止一种,时间有先后,质量也有优劣之分。
  如秦《峄山碑》,传说为魏武推倒,邑人火焚而不传。
  杜甫尝言:“峄山之碑野火焚,枣木传刻肥失真。”
  则可见唐时已有摹本,可惜没能留传。
  留传至今的只有宋淳化四年八月,郑文宝以南徐铉摹本。
  这一份重刻于长安,以后以长安本为祖本转为摹刻的有绍兴、浦江、江宁、青社、蜀中、邹县等地。
  其他还有曹全碑、史晨碑。
  碑刻虽在,但因路远推拓不便,或因年代久远宇迹模糊缺损,碑商依旧拓重刻冒充原石的,叫作翻刻本。
  翻刻本大都仓促刻成,刻工又多不识字,笔画错谬很多,而且原碑尚在,因此几乎毫无价值。
  这类刻本乾隆、嘉庆以后,产生了石刻、木刻、灰漆、泥墙刻等很多种类。
  其中尤以瓦灰拌生漆,或泥土制版翻刻的最多。
  因本轻利重翻刻便易,尽管较木石刻的更为粗劣,但流通上市的也最多。
  翻刻本的名目上至秦汉,大至四山摩崖,无所不有。
  雕版一次往往只拓四五十份,也有拓十几份,版即损坏的。
  因此初拓还能保证质量,到后来就面目全非了。
  这些还不是最夸张的,最夸张的应该是像王羲之圣教序、兰亭序一样的作品。
  有的假造者,仅根据书本上的资料,杜撰成文,书写刻成,称为伪刻。
  伪刻因为是没有根据地杜撰,还不如翻刻,毫无价值可言。
  伪刻为了骗取人们的信任,往往谎称某月某地出土。
  有的以拓片骗人,有的干脆连石刻一起出售。
  如汉《营陵置礼碑》《张飞立马铭》《陶弘景墓志》等就是这类伪刻。
  现在陈文哲手中拿的,就不是是汉碑的碑帖,这些都应该是假货。
  但是,能别李天强收集到这里,肯定是有点价值的。
  这些应该是明代的伪作,因为这个时期的伪作特别多。
  汉碑伪作,明代已经很不少,但由于书法面貌极其相似,一般没有经验的人,很容易信以为真。
  可以说,不管古今,只要有利益,就肯定有人作伪。
  既然这里有王羲之的伪作,自然也不会少了王献之的作品。
  陈文哲翻了翻,很快就挑选出来了两本,一本王献之的《江州帖》,还有一本是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。
  这些很显然,都不太可能是真品。
  这些碑帖,能够明显看出点问题的不少。
  而看不出问题,也只能是根据名气,来断定其不可能是真品,这样的作品却不少。
  当然,已经被古人考证,认为是赝品的也很多。
  因为清中叶以来,考据学很盛行。
  定海方若又著《校碑随笔》一书,专门考据名碑字画损泐年代。
  如汉《庐江太守衡方碑》,依据碑内“将”字未损,判断为明末清初时拓。
  北魏《马鸣寺碑》尚未断裂,可推断为道光以前拓本。
  作伪的就依照其判断,将原碑损坏字或断裂处,在碑上嵌蜡填补以充旧拓,作伪手段更高了。
  故凡旧拓帖,发现在考据处,显得笔力软弱可疑的,或者发现纸墨不够年代,绝色不正路的,都要谨慎。
  如不仔细研究,很难得出论断。
  到了此时,陈文哲看的已经是有点头昏脑涨。
  李天强这小子,可是真敢收。
  不说那些石碑,只是这些碑帖,里面只要有一件真品,那不管付出多少钱,都应该不会亏本。
  只不过,这有可能吗?
  看到一大摞一大摞的碑帖,陈文哲干脆把手中的王羲之兰亭序摹本,扔在了地上。
  转头看向其他石碑,石碑数量少,还是先看一看吧!
  这是什么?只是稍微一看,陈文哲就有点惊讶。
  这里面藏着的石碑,好像更加有名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