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系统不正经

疯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楼之内,陶艺匀工作室之中,一群年轻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皇家气派十足

我的系统不正经 by 疯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1

  因为矾红彩呈色比较铜红釉稳定,这种矾红釉瓷器一般要经过两次烧成。
  即高温烧成白瓷胎,再涂抹矾红料入窑低温焙烧成,因而将矾红釉瓷器品种又称“抹红”。
  像是明正德的矾红釉牡丹纹盘子,一般高4.1cm口径17.5cm底径10.8cm。
  这种盘子器口外撇,器足向里收敛。
  釉面纯白匀净,但白中带灰。
  盘外壁釉上以珊瑚红绘缠枝牡丹六朵,以枣皮红勾勒花叶。
  口沿外及腹股处双红边线,圈足下沿为单红边线、底部为双圈正德年制四字楷书。
  还有明朝万历年,抹红海水飞兽纹瓷器高足杯。
  明朝万历年抹红海水飞兽纹瓷器高足杯,一般高8.9厘米口径9.7厘米底径4.8厘米。
  这种杯子平底高圈足,釉面平整,乳白莹润,青花发色呈中微泛紫。
  杯外壁饰红彩海水,间以青花苍龙及麒麟、海马、飞象、狮子、瑞鹿、鸾雀、鲤鱼等。
  杯把为红彩海水山石,可以清晰看到抹红工艺手法。
  不管什么技术,到了清代,一般都会被发扬光大。
  所以,到了清乾隆时期,景镇窑就出了抹红缠枝莲纹瓶。
  这种瓶子高21cm,口径5cm,足径5.7cm。
  这已经不是小型器,陈文哲手边也没有材料自然就不会立即做出一件。
  眼前做的都是清代的茶壶,陈文哲随手做一件盘子还可以,想要做其他,就没那么简单了。
  “这只多穆壶做的不错。”
  多穆壶之前陈文哲也见过,甚至看陈星辰他们做过。
  这是一种元代流行壶式之一,为藏、蒙少数民族盛放乳液的器皿。
  清乾隆时期的粉彩多穆壶就是其中经典,这只多穆壶高47、足径14.8厘米。
  壶身竹筒状器身,壶上部为僧帽式盖顶。
  盖顶为蹲狮钮,龙柄,凤流,龙首柄及凤身流皆为抹红;
  器身满饰粉彩缠枝花卉及八宝图案,此茶壶黄釉地中间部位有四道彩箍;
  因黄釉器只是宫廷用器,至尊之色,民间绝无使用。
  壶里及壶底施以绿釉,壶底部中央为方形白地。
  壶底部中央为方形白地上有“大清乾隆年制”三行六字青花篆书方款。
  此壶为清宫典型的民族茶饮器具,兼具满、藏及蒙族文化的特色。
  它由原来的满、蒙族奶茶饮用器具,演变为宫廷陈列及实用器。
  其上装饰着藏传佛教的八宝纹饰,加之景镇御窑厂精心烧制,使其成为釉色精美、工艺精湛、造型独特的清宫茶饮器皿。
  多穆壶的器型简单,但是因为工艺的不同,做出来的多穆壶也多有不同。
  一般多穆壶的器形为筒式,上收下敞,口部靠柄一侧有花冠形装饰。
  柄两端各有卷曲花饰,方式壶流,矮足。
  一般足脊宽平无釉,壶体上有仿金属箍和铆钉状装饰。
  以青白釉制品为常见,最早出土的多穆壶瓷器,完整器目前仅存一件为神都元铁可墓出土。
  “多穆”原意为盛酥油的桶,藏语称为董莫(mdong-mo)或多穆。
  口沿加僧帽状边,又添把和嘴,遂成为壶。
  多穆壶为藏人拌、盛酥油茶的器皿。
  酥油茶藏语称恰稣玛,是将由茶砖熬成的浓茶中,倒入少量的酥油和盐。
  有的还加入一些味精和牛奶等佐料,搅拌至水和酥油交融而成,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。
  犹豫少数民族使用的多,所以现存的多穆壶多为金器,其中还有金珐琅彩器。
  比如陈文哲知道的一件多穆壶,就是K金胎。
  这件多穆壶是莲瓣座,珊瑚钮。
  筒形器身,分为三节。
  开光处绘各种花蝶湖石,母子图,牧羊图,乡村风景等纹饰。
  这种款式的多穆壶金光闪耀、皇家气派十足,兼具装饰与实用价值。
  之前陈文哲做过珐琅器,所以他很清楚,珐琅器分为掐丝珐琅(俗称景泰蓝)、錾胎珐琅(又称内填珐琅)、画珐琅三大品种。
  这是由珐琅釉,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,固着于金、银或铜胎的表面,经焙烧而成。
  而我国最早的珐琅器,就产生于元代,到了清乾隆时期,珐琅器的制作达到顶峰。
  明清时期,由于皇室对藏及藏传佛教的重视,许多具有雪区民族特色的器物,开始进入宫廷,多穆壶即是一例。
  由于清代大量册封和法事需要,这种精美的法器和摆设,才开始大批量出现。
  当时的造办处,生产了许多这类器物。
  同时也供清帝赐高僧之用,这才使得多穆壶更加流行。
  陈文哲记得有一件上拍的一对多穆壶,壶高28厘米,铜质精纯,釉质细润,鎏金灿然。
  这种多穆壶,肯定是清代的精品,而这一对是清代乾隆养心殿造办处,为宫廷制造的御用陈设品。
  明清时期,由于皇室的封赏,故多穆壶更是流行,各种材质均有制作。
  有金属也有瓷质,且以金属器为多。
  主要为各种金属胎珐琅器,存世常有所见。
  但是,瓷质多穆壶比较罕见。
  也许就是因为比较罕见,加上珐琅器比较难做,所以现在工厂里面仿制的,居然都是瓷质多穆壶。
  陈文哲有材料,有技术,更合适有资本制作这种奢华的金胎珐琅器。
  但是,他没时间。
  他现在只能是看着,看看他随意创建的这家陶瓷工厂,到底能够达到什么程度。
  看着眼前的一件仿清乾隆青花花卉执壶,陈文哲感觉比较满意。
  他最早能够提供的优质青花料,绝对是乾隆青花。
  所以,这种乾隆青花瓷器,他的这座工厂仿制的时间比较长。
  要不然,这件青花花卉执壶,也不会仿的这么好。
  如果没记错的话,这件瓷器的真品,应该是藏在沈市故宫博物院。
  它全高为28.5、口颈为6.4、足径为10.4厘米。
  全壶饰以青花釉,壶盖绘番莲缠枝花卉,盖钮为圆环形,可与执壶把端的圆环系绳连接;
  壶颈部为一周深色的蕉叶纹,壶身绘番莲缠枝花纹;
  腹部为两个菱花形开光,开光内绘有折枝双桃实;
  长流部满饰卷云图案,流与壶身衔接处绘灵芝纹;
  壶底部有青花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三行方款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